易县铜雕厂家
燕都铜雕文化艺术有限公司
地址:河北保定易县城西2公里112国道路南
电话:15931851166
邮箱:568022666@qq.com
您当前位置:燕都铜雕 >> 新闻资讯 >> “燕都铜雕工匠”被评为2024年保定市市级劳务品牌

“燕都铜雕工匠”被评为2024年保定市市级劳务品牌

时间:2025-09-30


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市财政局《关于开展2024年市级劳务品牌评选暨省级劳务品牌选拔推荐工作的通知》(保人社函[2024]6号)要求,经过县级推荐、市级评选、公示等环节,确定“燕都铜雕工匠”为2024年保定市市级劳务品牌。

 “燕都铜雕工匠”劳务品牌

成果简介

      河北易县,古称易州,历史底蕴深厚,文化源远流长。战国时期,燕昭王在此建燕下都,高筑黄金台,广纳天下贤士,成为战国七雄”之一隋开皇16年置县,距今已有1400 多年的历史。2006 年首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“千年古县”

       近年来,易县县委、县政府充分发挥历史底蕴深厚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,挖掘历史文化,传承古老技艺,打造劳务品牌,发展富民产业。

image.png  

铜,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,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符号。铜雕,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,是以铜料为胚,运用錾刻、铸塑等手法制作的雕塑。易县铜雕艺术渊源始于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。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铜人、铺首衔环等青铜器,都是国宝级艺术珍品。清雍正时期,因清西陵在易县肇建,宫廷铜雕技艺开始在易县传播,并与燕都铜雕相融合,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易县铜雕锻刻艺术,“燕都铜雕工匠”应运而生。至民国初年,易县铜雕锻刻产品已享誉全国。1976年,易县铜雕技师牛增录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鎏金大字制作。         燕都铜雕是一门独特的传统造型艺术,具有着鲜明的技艺特点,工艺复杂、技术考究,要经过创意设计、下料煺火、锻打刻制、上胶锻刻、打磨抛光、作色防护等诸多环节,每个环节都需要技师用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手感控制,仅使用工具就达上百种。易县铜雕产品广泛应用于博物馆、公园园林、文化广场、景区景点雕塑以及诸多行业的背景墙、文化墙建设。主要表现手法为浮雕和圆雕,浮雕图案多以山水花鸟、莲藤枝蔓、龙凤祥云等为主,圆雕作品多以室内摆件、城市雕塑、寺庙佛像等形式展现。2016年,易县铜雕被评为“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image.png

      随着时代的变迁,燕都铜雕工匠们逐渐摸索出整套工艺模式,熟练掌握了平雕、浮雕、镂空雕以及圆雕等工种技艺,尤其是铜雕锻造工艺在中国铜雕发展史上是一枝独秀。燕都铜雕工匠以精益求精的技术、善良淳朴的品格、吃苦耐劳的精神,在铜雕行业叫响了 “燕都铜雕工匠”的劳务品牌,逐步发展成为庞大的燕都铜雕工匠队伍,年创劳务收入6亿多元,走出一条以劳务品牌带动输出的成功路子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
       为进一步提升 “燕都铜雕工匠”劳务品牌的市场竞争力,扩大劳务输出规模,2023年易县成立铜雕协会。在协会的带领下,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,依托铜雕龙头企业,免费举办铜雕行业各种技术、技能培训。聘请国家和省级专家以及大专院校老师及我县刘桂军、郑华、崔宏生、刘磊、马学等铜雕锻刻技艺非遗传承人进行授课,提高燕都铜雕工匠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,年培训达2000人。积极组织铜雕工匠参加技能大赛,参加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。目前,已有100 多人取得了注册工艺美术大师、民间铜雕工艺美术大师、高级环境艺术师、设计师等各类证书,有效提升了“燕都铜雕工匠”劳务品牌的市场竞争力。2023年,易县铜雕入选中国首批“一县一品”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。

       近年来,我县涌现出了铜雕企业90余家,生产作坊 200多家,直接从业人员1.2万人,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,直接带动了创意设计、金属加工制作、五金、物流运输、油漆彩绘等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,形成了全产业链条,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万余人,年经济效益20多亿元,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。承接工程遍布全国各地,先后完成了沈阳博物馆浮雕、西安法门寺大佛、宝鸡青铜博物馆浮雕、白洋淀景区三面观音等重点建设项目300余个。特别是近年来,深入融合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先后承接了缅甸、越南等国家的铜雕订单,将燕都铜雕工匠输送到海外,挣“洋钱”。

        千年技艺,匠心传承。“燕都铜雕工匠”以其深厚的美学素养、精湛的制作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必将引领中华铜雕艺术不断迈上新台阶,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


版权所有:燕都铜雕文化艺术有限公司    手机:15931851166
地址:河北保定易县城西2公里112国道路南    邮箱:568022666@qq.com
备案号:冀ICP备2021015111号-2